“中国红牛”商标争夺大战
- 时间:
- 浏览:161
- 来源:DO商标网
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红牛维他命”)是此番涉及商标使用许可纠纷的公司之一,也是两方利益交错的核心点。这间公司通常意义上被认为是中国红牛的主体公司,由许氏家族的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控股,但董事长一职由严彬担任。
二十多年来,双方的竞争无处不在,摩擦也在所难免。谈判桌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两方的筹码:许氏家族有可能携手红牛的另一大运营方,奥地利红牛,进军中国市场。最重要的是,许氏家族拥有“红牛”商标权,这一点不容置喙。
红牛大部分的中国市场是由严彬运营的公司培育起来的。目前,严彬手握5个生产基地中的3个,数量上占优;多年来的市场培育,严彬方面无疑掌控着红牛的渠道体系。与饮料罐制造商奥瑞金20多年的深度合作,则意味着来自上游的强有力支持。
这罐红牛,未来将是谁的,如今尚难定论。
谁的中国红牛?
公司运营主体股权控制权分离
经泰国许氏家族发源的功能饮料“红牛”,经严彬之手,在华畅销已有20多个年头。由于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的纠纷,如今,处于风波核心的两名泰国人——许氏家族的许馨雄、被称作“中国红牛之父”的泰籍华人严彬,两人利益之间的交错、制约、共生,一并被推至台前。
早年,许书标的父亲从中国海南省移民泰国,1923年,许书标在泰国出生,出身贫寒,白手起家,最终创立了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下简称泰国天丝)。按照泰国天丝官网所称,该公司是全球红牛配方的独家持有人,同时该公司和许氏家族,是全球红牛商标权的拥有者。
仅凭这个商标,许氏家族就扼住了全球红牛的产销命门。
红牛饮料从泰国走向全球市场,梅特舒兹则是关键人物。传说因为喝了一罐红牛,梅特舒兹“天旋地转、气虚力乏”的感觉消失殆尽,随后找到许书标,希望拿到授权,把这款饮料推广到全世界。两人一拍即合,1984年,许书标和梅特舒兹成立红牛股份有限公司(Red Bull GmbH,下简称奥地利红牛),许氏家族持股51%,略胜一筹。
奥地利红牛在东南亚以外的全球市场攻城略地,中国却成了例外,1995年,严彬通过泰国天丝的授权经营,正式将红牛引进中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奥地利红牛并未能插足这个占全球人口1/5的市场。
“中国红牛”的官网显示其公司全称为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简称红牛维他命),经营范围既有生产也含销售。1995年12月成立,设址北京怀柔,董事长是严彬,大股东则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简称红牛泰国),据天眼查显示,其出资占股88%。Relationship Science查询显示,红牛泰国是许氏家族资产,许馨雄担任该公司董事。
2012年许书标去世,许馨雄等子女继承了遗产。许馨雄除担任泰国天丝的CEO外,也是红牛饮料有限公司(Red Bull Beverage Co。, Ltd。)的CEO,后者是红牛饮料在泰国的制造和分装商。此外,他还在红牛有限公司(Red Bull Co., Ltd.)任董事。这些公司均位于泰国。
而从红牛饮料罐生产商奥瑞金公告来看,红牛系列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纠纷的当事双方,为泰国天丝和红牛维他命。也就是说,红牛维他命这间公司是曾得到红牛商标授权许可的经营主体之一,而非严彬掌控下的其他公司。
而另一方面,从股权上看,中国红牛从来不是由严彬完全控制,而且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从一开始,在中国设立的关键市场主体——红牛维他命——其控股方与管理层就分别代表着两方的利益。正如与梅特舒兹合作方式一样,许氏家族从股权上对中国红牛同样拥有绝对控制权,或只是将管理权交给严彬而已。
泰国红牛运筹帷幄
割据一方奥地利红牛为剑
红牛在中国跨世纪的合作壮大,最终也走向了“世纪之斗”。而纷争背后远不止于许可授权到期那样简单,仅从泰国红牛方面来看,其在谈判桌上的筹码早在上个世纪已经积累起来。
1993年7月,许书标早已在海南海口设立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简称海南公司),两年后,红牛维他命已正式设立,而海南公司依旧留存至今。在“红牛中国”的官网上,海南海口虽被列为红牛在中国的五大生产基地之一,究其所有权,其实一直是许氏家族的资产,许馨雄个人持股60%,担任董事长。
从汇法网上的几份民事裁定书中显示,去年底,红牛维他命的股东环球市场控股有限公司曾起诉许馨雄,指出后者既是红牛维他命的股东和董事,又单独设立海南公司,“存在竞争关系”,认为其侵占了原本属于红牛维他命的商业利益。
两方的利益对垒,多年以来已经愈发清晰——对于合作厂商而言,中国红牛与海南公司甚至都不是同一语义。中国红牛饮料罐制造商奥瑞金在招股说明中指出,“中国红牛”指的是江苏宜兴、广东佛山、湖北咸宁公司以及位于北京怀柔的红牛维他命,严彬对其具有控制关系。而海南公司是泰国许氏家族控股的公司,与中国红牛不存在股权关系、控制关系。
2015年4月,海南公司的经营范围从“红牛饮料的生产与销售”,已变更为“食品和饮料的生产、储存、进出口、批发和佣金代理及相关活动,以及技术服务与咨询服务”。
经营范围的变更似乎在为泰国红牛携手奥利地红牛进攻中国市场铺路。
按照泰国天丝官网显示,2014年,红牛的国际版产品被引入中国。这一年,奥地利红牛在中国成立瑞步饮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3年来,奥利地红牛通过进口渠道进驻中国市场,却少见营销推广,销量也不温不火。是水土不服,还是暴风雨前的潜伏与观望?
梅特舒兹治下的奥地利红牛2016年在全球售出60.62亿罐,“与销量已经十分成功的2015年相比,仍有1.8%的增长”。在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蛰伏3年之久的中国市场愈发显得关键。
猜你喜欢